放生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,实际上放生是佛教与儒家传统文化的结合。早在先秦时期,典籍「列子·说符」中就曾记载“赵简子放生”。包括我们常说的“君子远庖厨”,其实就是一种不忍杀生的心理状态,鲁迅认为这是为了保全性灵,因为“君子之于禽兽也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。”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,放生习俗进一步发展并普遍为人们接受。佛教倡导众生平等、万物有灵,一些封建统治者笃信佛教,便大力提倡放生和护生,还修建了放生池。自唐代以后,民间的放生活动非常流行,且一般是在岁末、佛诞日等日子,于天然湖泊或江河放生。